快乐与责任并行 ——记历史系1987届毕业生、山东省特级教师 司宝海

快乐与责任并行

——记历史系87届校友、山东省特级教师司宝海

司宝海,男,1964年1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聊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专业85级2班(教师脱产进修班)。现任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历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济南拔尖人才;山东省远程研修项目课程团队专家;聊城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

主编著作有《逆向突破历史》、《新课程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参编的著作有《中学历史材料教学与研究》、伴你学新课程《历史·必修(Ι)》、《历史2·必修·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删繁优减,点线面结合》、《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从2007年高考时间看2008年高三历史教学与备考》、《知识与能力并重,思维与方法兼顾》《以史为鉴, 改进复习》等。

“到了师范就好好学”

五年小学、两年初中、两年高中,司老师笑称自己早年接受的是“速成教育”,“当时我在乡镇上学,小学初中一直是班长,还是红卫兵中队长。那时提倡‘教育和工农兵结合’,所以学习任务不太紧。”1977年,高考的恢复为全国知识分子带回春的气息,在读中学的孩子们也无不受到洗礼。“当时是学校自己发电,晚上10点就停,可大家都很发奋很刻苦。用不起蜡烛,我们就点煤油灯。物质生活赶不上现在,但精神却是比现在富足。灯火点点,伏案苦读。”司老师谈及时,脸上洋溢着留恋的幸福。高考时,司老师的前两志愿并不是师范,但在当时“只要有师范志愿就必须去”的时代背景下,司老师以328分(高出录取分数线68分)的成绩去了师范。“到了师范就好好学”,言语简单,态度明确。1985年,在教了三年初中语文后,司老师考入聊师进修历史。“学习只要肯学、愿学、会学,成绩是很客观的。”也许这番对学习的感受并不独到,但却真实、贴切。

“碰上的都是好人”

毕业后,司老师回到高中母校任教,恰逢自己以前的班主任要调离,自己便成为他高三班主任的接班人。这是一个机遇,更是挑战。“由于当时复课,班上很多大龄同学,其中有七八个年龄比我都大。我们上学的时候,政史地这些文科,也基本上没学过。”面对学生和业务上的压力,司老师选择去三十里外的李架子中学听课学习。说到此处,他乐呵呵的讲起了一件难忘的事。“那天去的时候还没事,没想到路上却下起了大雪,当时也没有汽车,只是骑自行车。最后雪大得根本没法骑,剩下七八里路只能推着走。就是这样,最后考试,我们学校在平行中学中排名总是第一。”司老师说话的语气没怎么变,可我们能想象到当付出终于有回报时的喜悦。

谈到自己最敬佩的老师,司老师敬重得说出了魏寿涛老师的名字。“在进行德州市优质课评比中他很欣赏我的课,从此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当时他就对我说:‘你很年轻,所以你必须拼搏,在你的领域中取得成绩。’现在想一想,没有他,我不可能走到这一步,魏老师的功劳不亚于小学、初中的老师。他交给我的是一种思维。”

翻开司老师的履历,不谦虚的说是“连跳三级”。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他还是乐呵呵的说:“说实在话,我是碰上的都是好人。每一个关键步骤,无论是在张秀中学,优质课评比,还是发表论文,工作调动,都有个人在推着他,都有贵人相助。有才能的人有很多,可我是幸运的,好人都叫我碰上了。”司老师将自己的成功说成是“碰上好人”的结果。也许他是幸运的,但我们也信“机会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性情中人”

与学生的交往,司老师一直坚持两点,一是要有热心,二是要有诚心。人与人相处,以诚待人,开诚布公,把所有事情摊到桌面上来。“与学生在一起,你要交心啊,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注重交流才行。”说着,司老师不由得深情回忆起一件往事。“在我离开宁津要去济南的时候,好多毕了业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都去给我送行。其中我的前任团支部书记,现在是县里的纪委书记对我说:‘司老师,您的为人、学识我们终生不忘,祝愿老师在新的工作单位一帆风顺!’当时就感觉,这种师生情谊啊!”这句话,司老师说的一字一顿,温和的声音中,不知不觉的多了几分激动。我想,做老师的真的没有什么苛求,几句发自学生内心的感激和祝福,足矣。从县城到省城,距离渐长并没因为时间的逝去而淡褪了记忆,稀释了浓情。

这些年来,司老师在泉城有了一批批“交心的朋友”。“一旦有活动,我都一定要去,他们想我,我也想他们。我们见了面抱在一起,亲都亲不够的。这不前两天还去KTV,给他们唱了两首歌。”听到这,我们都笑了。是啊,司老师真性情中人也!

“学校当成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在学生们心中,司老师不仅是个教学一顶一的好老师,而且是个好主任。我们没见他发过一次火,训过一个学生。“城里孩子们,他有他的优势,知识面较宽,所以教育城市的孩子,我认为以柔克刚更好。”观念更新之快之准确,也算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了吧。

作为高三级部领导,对于老师的积极主动性,司老师看得最准。他认真的告诉我们,老师与工人不同,工人可以用生产出的零件进行量化,但教师这个职业却是不容易这样办的。一名教师,如果失去了积极性,要想出成绩要想让学生佩服,是几乎不可能的。“把学校当成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是我们级部今年的口号,司老师真诚地说。“把学校当成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我在心中默默的念着。一遍遍,慢慢的,忽然一种莫名的感动,如山间清泉,滋润心田。学校——家;学生——自己的孩子。这种简单的比喻真的是一种平凡的伟大。

“学史使人明鉴”

从1987年上任,如今司老师在教师的征途上走过了二十多年,而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陪伴莘莘学子们为那炎炎夏日后的梦想奋斗,所以工作的劳累与压力之大也许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但看着面前这位笑容可掬、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可爱老师,很难相信他“蹲”近二十次的“炼狱”。此时,司老师有些得意:“你们看我很乐观,这个与我学习历史有很大关系。学史使人明鉴嘛,一个人很难不碰上点困难问题,关键是看你怎样去解决。咱们文科学生都知道,邓小平受到过很大迫害,可他为什么能三起三落?实实在在说,就是‘宰相肚里能乘船’啊。”“心胸宽广”这四个字我们听得很多,司老师将它实实在在的融入生活工作中。一言一行,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播撒着快乐。

“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

“做一件好事容易,不容易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雷锋伟大在坚持,在持之以恒。教好一堂课容易,不容易的是教学岗位上一如既往的奋斗。从青年到骨干,不变的是热情与执著,对于现在的司老师,教书已不单单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追求完美,不是负担。“现在真的是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我们努力在做,为了在座的同学,也是为了家长。现在的家长,车子、房子不是重要的问题,最关心什么呀?是孩子。我十分理解现在高中学生的家长,因为自己也是从那个角色中走过来的。正因如此,以我们的一点点损失,换回同学们的多出重本,换回家长的欣慰,牺牲一些也是微不足道的。”说是职业,可能是为了生存;说是事业,就意味着是心灵的选择。我想,学生听到自己老师的这席话,也会做出自己心灵的选择吧。

“是什么让你坚持到现在?”这个问题,司老师略加思考,给我们一个正式的、比较严肃的答案。“用最朴实的话说,我们国家的教育与西方相比有差距,我们教育需要改革。改革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必须有一批人奉献。如果只追求物质利益而放弃这块儿内容,我想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我们国家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深层原因在教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提高民族素质。所以,从民族这个角度出发,我想我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做出一点贡献。”一时间,办公室很安静,刚才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在脑海中回荡。相似的“豪言壮语”我们听得并不少,但这番却带给我莫大的感动与亲切。我想,这还是因为他心中那份坦诚和责任。

母校寄语:在这里留下了数不清的回忆,在这里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我衷心地祝福母校一切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