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教育 立德树人 ——记政治系85届校友、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谭秀森

矢志教育 立德树人

——记政治系85届校友、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谭秀森

谭秀森,男,1963年生,山东省淄博人,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1981年9月考入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学习,1985年1月入党,1985年7月毕业,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1月毕业, 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团总支副书记,团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团委副书记、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兼)、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处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淄博学院院长助理,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7年、1995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01年,被表彰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获得淄博市“振兴淄博劳动奖章”。

谭秀森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是高考让他走出了大山,是大学的学习让他改变了命运。“我因为教育而改变。教育对一个人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感谢教育。”谭秀森深情地说。正是因为这份深沉的感恩之情,他一毕业就投身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及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潜心探索教育规律,积极开展理论研究

1985年,谭秀森从聊城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专业毕业。“我热爱我的专业,必须学有所用”,他对自己说。因此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刚毕业的他深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角色的转换更使他感到肩上沉甸甸的重量。为了做好教育工作,他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一直坚持理论学习,并着眼于工作实践,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对高等教育管理及高校学生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2005年7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习,三年多的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涯为他铸就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先后主持并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6项。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发展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思想教育研究》等重要报刊发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6部,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术类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淄博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在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以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相关学术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谭秀森分别于2008年当选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会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分会副理事长,2012年当选为山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理论之树长青,实践之路才能常新。谭秀森对省内部分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就高校实用环境、学术环境及人际环境等方面的150多个选题进行调查取样,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山东省高校学生就读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大学生就读环境的创建提出建议。他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组织学校有关部门对教职工及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学校师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总结他参加工作以来的所有研究,始终围绕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主题。立德树人,既是他不变的研究方向,更是他最重要的职业追求。

立足学生成长成才,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在山东理工大学的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事?就去大学生事务中心!”公寓没电了?来事务中心。想办贷款?来事务中心。想找兼职?来事务中心。实在无聊就想找个地方坐坐?还是来事务中心!大学生事务中心大厅已有13个学校职能部门入驻,提供22类近70项“一站式”校内服务项目。

2003年,谭秀森担任了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之初,他在学生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加强教育、科学管理、突出服务的学生工作思路。2005年5月,在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高校首家大学生事务中心建立运行,以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帮助学生成才为目标,实现了学生“一站式”服务。以此为平台,有效整合了校内各种资源,为学生学习、生活、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迈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一步。

除此之外,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资助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等问题,他都时刻放在心头,常抓不懈。学风是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治学精神和育人环境的综合体现,对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长远发展影响重大、意义深远。他高度重视学风建设,2010年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制定了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具体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学风建设的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2013年他又继续实施学风建设行动计划第二期,持续推进学风建设,并首次提出要“教学联动、教风带动、师生互动、制度推动”,通过各方积极参与、教学密切配合、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学风建设新局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成效显著。2007年,山东理工大学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根据国家、省资助政策的调整,制订了《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资助条例》和《山东理工大学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资助体系,《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分别对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作了报道。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的高校代表,在山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他带领学生工作队伍多次制定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为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建立了科学的政策体系,使学校的辅导员队伍思想稳定,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他亲自倡导开设了辅导员工作沙龙,每月一期,至今已有64期,对辅导员的成长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作20多年来,他虽然只是在做同一件事——教育,但没有丝毫的职业倦怠感,因为教育是他钟爱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倾注了心血的事业,必然常干常新。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以及不断的创新,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文化得到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春风化雨,让德育在校园无处不在

2012年5月,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军人物汇聚在山东理工大学,第四届全国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论坛在这里举行。每个与会者都收到了一份厚厚的会议材料——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谭秀森主编的《高校德育创新与发展成果选编·山东理工大学卷》。该书系统总结了学校近年德育工作的理论探索、工作实践、特色经验,在与会代表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专家们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人无德不立,在大学校园里就应该让德育无处不在。”这是谭秀森常说的一句话。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主阵地,但传统的思政课堂常因为枯燥的说教而难以吸引学生。谭秀森提出的“大思政”工作理念为这个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契机。2012年暑假,山东理工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结合,创造了一种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2650名本科生、22名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参加了这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活动,引起50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对此做了长篇通讯报道。“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谭秀森说。

“大学生就读环境”是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他认为,学生就读的生态环境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它不仅指自然环境和物质空间,更是指一个文化生态环境。“优良的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大学生情操,塑造大学生人格,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稷下大讲堂”里,一场场精彩、前沿的报告为学生带来丰盛的学术盛宴,被评为2007年山东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众团出击”中,114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打造了放飞梦想的舞台,2011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团十佳活动”;“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中,各种专业比赛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志愿服务西部座谈会上,谭秀森充满激情的话语在西部志愿者心中种下了奉献的种子,2011年,“魂系西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发展活动获教育部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在理工大学这片沃土上,学子们正在茁壮成长。

在谭秀森眼里,教育永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为此,任何付出都值得。他从事高等教育28年,担任高校领导也已10年,期间工作分工多次调整,但学生工作始终没变。他经常自称是一名老学生工作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执着追求和炽热情怀。“全心全意投身到教育实践中,是我始终不渝的梦想。”谭秀森坚定地说。他对教育的热爱也影响着身边的所有人,在山东理工大学,有一支热爱学生工作、充满朝气的学生工作队伍,有一批心系学生、倾心育人的优秀教师,为了教育这份共同的事业在默默奉献。

母校寄语:无论我身在何方,无论我经受了多少风吹雨打,母校永远是我灵魂深处的圣地。您教会了我诚实宽容,您教会了我奋斗拼搏,让我生命之舟在岁月的长河中乘风破浪,驶向辉煌与荣誉。在您40周年校庆之际,我在此献上最衷心的祝福,愿母校桃李满天下,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