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先行者 ——记化学系1985届毕业生、濮阳市油田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明平

教育科研的先行者

——记化学系85届校友、濮阳市油田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明平

王明平,男,1964年12月生,山东定陶人。1981年考入聊城师范学院(现聊城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1班,1985年毕业。现任濮阳市油田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书记,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南大学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兼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自主教育研究院院长。河南省优秀科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专家,濮阳市人大代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名校长评审专家、拔尖人才、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濮阳市优秀专家。获全国优秀科技创新项目一等奖辅导教师,全国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政府津贴获得者和重大科研基金项目获得者。

在河南省教育界,提起他,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因为他在全国教育科研界享有较高声誉,被同行专家誉为“多产专家”,被同事誉为“获奖专业户”;因为他潜心研究,无悔无怨,被同事誉为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专家”,被学生唤作“唤醒潜能的老师”……他就是在教育科研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教学、扎扎实实研究”的王明平。

三尺讲台唱凯歌

王明平老师在一线教书十年,十年里,他一直要求自己“既为人师,当为人表”,始终把“做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在“以德服生,以情动生,以学带生”的同时,努力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开发智力和创造力方面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工作中,他坚持不把化学“解题教学”当作“教学解题”,尽可能地挖掘化学解题的教育功能,让化学题本身不仅“载智”,还“载道”。为了把化学课上活,他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开始尝试教学改革,努力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他率先实施了“实验探索教学法”,给学生们提供实验课题、器材,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找寻规律,通过讨论寻求结论,获得知识与发展的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习惯很有帮助。

教学中,他始终坚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用不同的方式,教会学生轻松自如地取得优异的成绩,率先试行了“以学生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一般只讲10分钟,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化学,走进思考,走进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践证明,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轻松愉快地学习是学生通向成功彼岸的最佳之路。1987年王明平所带班级的高考化学平均分为中原石油勘探局第一,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高于其他学校。1993年他所带的实验班2班,中考录取率达到了97.3%……

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王明平苦心探究教学艺术和方法。每一节课,都用公开课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他曾经对着镜子讲课,观察自己的表情;对着录音机讲课,分析自己的语言。他创设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方案,为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实的体验,在体验与体悟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他的中学化学建模和化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探究化学的热情,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奖,他的经验也在全国中学化学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在国家进行第八次课改的时候,王明平作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提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完善。这一切努力,使得他在教学路上一直凯歌高唱。

教学研究奏强音

王明平认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不辱使命,惟有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益经验。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不能停留在仅有娴熟的基本功和教学能力阶段,还必须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于是,他刻意要求自己做一个“钻家”,开始了旨在改变学生被动而学的教改探索,尝试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于是,在近29年的教学生涯中,王明平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对专业的入迷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投入教学研究,完成在化学王国中的一次又一次跃升。

当年,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及技术还未见踪迹,为了更好地提升研究能力,一有时间,王明平就钻到其他老师的课堂去听课,用心研究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还买来了不少名家的书籍,努力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王明平的同事和学生们普遍反映,“王老师的课引人入胜,深奥的化学,在他那儿,全变成了有趣的故事”。更让许多人叹服的是,不管多么差的班,多么害怕学习的学生,到了王明平手里,用不到一个月,就全被吸引过来了。因为他总能认真研究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千方百计让其发扬光大。他做的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

为了顺应学生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王明平组建了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兴趣小组,开始去打拼那片神秘、高深的领地。十几年来,一拨又一拨学生与他共同探索,一个又一个走上成才之路。几年下来,王明平也总结出了一套“四子观”,即“苗子、路子、步子、调子”。对“苗子”,王明平注重的是体现素质的兴趣、认真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发散性思维等;所谓“路子”与“步子”,是指学校要同国家一样,与奥赛接轨,分不同层次成立化学兴趣小组;“调子”,则是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于是在他的身旁,有获得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被复旦大学化学系录取的刘华平;有获得全国一等奖的翟波;有油田前十名的王晶、杜梅英、马中权……王明平辅导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先进集体一次,省级以上奖60余人,其中8人获国家一等奖。他因此探索出的《“六步五程序”培优法》竞赛辅导论文在《教学管理》杂志1998年1期发表,并在省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他的科研报告也多次获得局级、省部级一等奖,经验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范围内交流。

王明平老师在研究路上奏响的豪迈乐章,他“点石成金”的育人方式,让很多学生迷上了化学,有的甚至在报考大学时把化学专业列为首选。这么多年来,每逢节假日,王明平总能收到一撂一撂的贺卡,家中也常挤满了来看望他的学生们……

科研园里结硕果

王明平认为,教师要立志岗位成才,光靠满腔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考。于是,他始终行进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仅努力用科研强己,也尽一切可能地照亮别人,让科研这把推手带动油田整个教师团体的成长,促进油田教育的腾飞。

首先,他始终带领大家走在学习的路上,号召老师们不仅向书本、向教研室、教科所、高等院校的专家们学习,也向同仁、向学生、向实践学习。王明平所长从1993年在中科院心理所学习教育心理学,到1999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推荐参加河南重点完中校长提高班及河南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再到2003年北师大心理学访学……他成了油田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他一年的阅读量就达400多万字,还有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文摘卡片。20年来光教后记就有10余万字。一路走来,学习让他不断地向着新的高峰攀登,也让老师们纷纷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另外,他引领大家登上反思、实验、探索的列车。从参与“八五” 中科院心理所的“高效率学习指导实验研究”,到参加“九五”“主体教育实验”,“学会学习和发展”,“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三项部级重点子课题,再到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促进研究》,《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儿童英语学习的促进研究”,教育部规划研究课题《少年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等……由他带动的全国性课题达16项,省级课题达68项。无论春风化雨还是如火如荼,都完成了“强师、助教、兴校”的伟大使命。

丰富理论与生动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王明平的研究之路越走越宽,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他先后出版专著《唤醒心中的巨人》、《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促进研究》、《自主能力概论》,主编《中小学创新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校长》、《辽宁教育》、《教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5篇,主持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等重点基金项目10余项。他主持的《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促进研究》,获30万资助;“创新学习项目”获90万重大资助,作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唯一入选成果,获全国一等奖;他研制开发的《“二型九环”的培训模式》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申继亮所长肯定;他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观点被多家网站转载,被美国扬百翰大学肯定……

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不仅引领着濮阳市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也为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被评为“河南省教科研先进集体”4次,获“全国优秀组织单位”3次。如今,他的团队已培养出5位特级教师、20位省市名师、32位市优秀人才、学术带头人、名校长。他本人也成为在河南有影响力的教育学者之一,被教育厅聘为河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专家组组长,连续十年被聘为省评审专家。另外,他还应邀到北京、浙江、辽宁、广东、陕西、山东、重庆、山西各地进行全国性讲学210场,听众约达95000人次。兢兢业业、勇往直前的他在教育科研的平台上,谱写了一首首恢宏壮丽的新歌!

只要痴心附科研,必有百花枝头绽!我们坚信,只要王明平教授心头时时有教育科研、教育事业的春风,他事业的春天就永远没有尽头!

母校寄语:母校为我的人生起飞注满了动力,这种力量永不枯竭!感谢母校!无论将来的岁月身于何处,我始终以自己是一名聊大人而自豪!在母校四十岁生日之际,我衷心地祝愿聊城大学青春永葆,蓬勃发展,再接再厉,更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