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批判的挑战者
——记英语系82届校友、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辛斌
辛斌,男,汉族,1959年6月出生,山东省乳山市人。1978年2月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聊城大学前身)77级英语系英语教育专业2班,1982年毕业获英语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任山东莱阳农学院外语教研室助教。1985年至1999年,先后任吉林农业大学外语教研室讲师,吉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期间:1986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研究生,1989年6月毕业获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1993年9月考入英国Essex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研究生,1994年10月毕业获英语教学优秀硕士;1996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6月毕业获英语语言学博士学位)。1999至2003年,任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至今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江苏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主持人。兼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话语研究会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辛斌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首批学生,于1978年2月进入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聊城大学前身)英语系。那时聊城分院跟全国所有院校一样,经历了十年文革的风风雨雨,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与今天的聊城大学有天壤之别。也正是当时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活跃的校园文化,以及师生求知若渴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为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铺就了以后的成才之路。1982年1月辛斌与当时全国几十万大学生毕业生一样满怀激情和豪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工作岗位——山东莱阳农学院(即今天的青岛农业大学)。
辛斌于1986年以总分第一考入吉林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攻读研究生,从此与语言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89年,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他收获了语言学研究的“第一桶金”:《英语语篇的主题连贯性和英语句子的移位转换》,《定指短语的存在命题与话语的真实性》和《英语语篇的主题连贯性刍议》三篇文章分别由《山东外语教学》(1989年第3期)、《外语与外语教学》(1989年第6期)和《现代外语》(1989年第4期)发表。
辛斌的语言学研究起步之后,他的学术生涯中有两次机会不能不提,一次是英国求学,另一次是复旦读博。1993年他获得国家教委和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共同资助,赴英国Essex大学攻读英语教学硕士学位,并在此遇到了他硕士论文指导教师Henry G.Widdowson 教授。在教授精心指导下,辛斌在12个月内完成了所要求的8门学位课程和硕士论文,获得了英语教学优秀硕士学位。另外,正是Widdowson 教授当时开设的Language, Culture and Ideology这门课程把辛斌领入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刚刚兴起的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简称CL)和后来的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他为该课程撰写的学期论文:“Language, power and ideology: a practical study”在回国后译成中文,以《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为题目登载在《现代外语》1996年第1期上,成为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批评语言学的论文,也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最早成果之一。1994年10月他回国后有系统的将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这一新的语篇分析方法介绍给国内语言学界,并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以研究生为对象率先开设了“批评语言学”课程(2006年该课程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称号)。这些都为批评语言学在国内的传播与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1996年辛斌考入复旦大学,攻读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于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复旦读博给了他一个极佳的机会,那里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术氛围使他得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梳理以往的研究积累并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这三年的直接结果就是后来出版的两部学术专著:《语篇互文性的批评性分析》(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它们是国内最早的关于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两部专著。
辛斌先后主持过2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3个厅级项目。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报纸新闻互文性的比较研究”(批准号:04BYY040)获准立项。该项目的最终成果:专著《汉英报纸新闻语篇互文性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对“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个概念进行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梳理,然后对汉英新闻语篇中的各种转述言语以及来源未加任何说明的他人话语从形式和功能上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比较研究,最后回归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从对话性的角度探讨报纸新闻语篇中的互文关系及其语用功能,这部专著于2012年获得江苏省社科优秀科究成果一等奖。辛斌主持的第二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语篇/语用功能比较研究”(2011-2014;批准号:11BYY116),将主要关注4个方面的内容:a)汉英转述言语的分类和在报纸新闻中的分布;b)不同新闻语类和语境中汉英转述言语的形式与功能;c)汉英转述言语与汉英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分析;d)汉英报纸新闻中转述言语的社会语用阐释。辛斌的这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对国内近年来的转述言语和语篇互文性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辛斌以互文性理论为理论武器,探索其在语篇研究中的价值。他在《体裁互文性与主体位置的语用分析》(2001)中发展了互文理论,将互文区分为‘体裁性互文’与‘具体性互文’。此外还发表了《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2000)、《互文性、非稳定意义和稳定意义》(2006)、《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2008)、《引语研究的语用修辞视角》(2010)、《语篇互文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2010),对于确立互文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刘斐:三十余年来互文性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当代修辞学》2013年第五期,34-35页)
辛斌迄今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学刊》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篇章语言学、批评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等。辛斌获得的奖项包括:2005年获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讲的“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2006年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专著《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获2008年第六届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和201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主持带头的“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生公共英语分层次、准专业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2009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大学英语”2010年获江苏省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专著《汉英报纸新闻语篇互文性研究》2012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科究成果一等奖。
这些年的教学和科研,辛斌体会和感想到除了认真刻苦、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外,最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是对专家权威的思想观点要敢于挑战,对各种理论和方法要有批判的眼光;二是对自己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要诚惶诚恐、缜密细致。第一点是开拓创新的前提和动力,第二点会使你的研究结果辩证全面、更具说服力。在辛斌看来,科学研究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成就来自善于选择、坚持、等待、希望。
母校寄语:梦想诞生的地方,让我梦牵魂绕!浓浓师恩,谆谆教导,受用终生!40年风风雨雨,依旧孜孜不倦!祝愿母校雄健迈步伐,佳名美誉彻大地!母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