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西部绽放】雪域高原的回声

    今年是西部计划实施11年来国家第一次启动西藏专项,山东省共有10名毕业生经过严格选拔入选,其中有我校4名应届毕业生。金秋时节,远在西藏的他们已正式上岗一段时间,他们在那里生活的怎样?经历了怎么样的成长历练?我校西部计划项目办日前对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做了初步了解。

王冬冬:雪域高原有梦想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我读懂了属于我的青春,高原的天空因为梦想更加湛蓝美丽。”这是文学院志愿者王冬冬在志愿者工作日记中的一段话。王冬冬的工作岗位是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到岗后,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她还以西部计划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参与报道了第11届珠峰文化旅游节开、闭幕式,并担任日喀则宗山博物馆的地震解说员,向世界各地的旅客介绍西藏。她说,来到西藏后,发现西藏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这里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地方”,让她有了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机会。年轻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艰苦的环境下历练自己。有了这样的历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会有更大的帮助。


张作禄:这是我的另一个家

    张作禄,是我校传媒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他也被分配到日喀则地委宣传部。说起在西藏工作的这一段生活,他早已把日喀则当成了他的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部门领导完成文件收发、办公会议等工作。工作中,他亲身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关心,相处非常融洽,远在天边,却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具体的工作锻炼在帮助他增加社会阅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生活上,虽然语言交流上还有些困难,但是他很快融入工作环境,被同事们所接受,这是他最感欣慰的。

 

化雪萍:责任不因距离而遥远

     化雪萍,来自商学院。她在昌都市团委参加志愿服务,主要负责团委工农部、学少部工作。在西藏的这段时间里,她积极参加团委组织的昌都全体志愿者下乡割青稞、警民联动街道卫生等活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过程中,一种无以言表的热情时刻温暖着她的心,同时她还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十月份举行的康巴文化节。对她来说,能够参加这样一个节日,是非常期待和兴奋的。在她心中,来到西藏工作,“不仅仅只是提升一种阅历,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西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晁冉冉:实践让我成长

    相比同在昌都地区的化雪萍同学,分配到昌都地区财政局工作的数学科学学院晁冉冉同学的经历就显得有点“坎坷”了,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就成了她到达服务地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对于每一个来西藏的志愿者,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因为缺氧造成的身体上的不适,而她在同事热情地关心照顾下,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种种问题也让她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正含义。她说,“生命要活出色彩”,必须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通过参加当地的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10年来,我校共有7000余名毕业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571名优秀大学生到新疆、青海、四川等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人数居全国首位。一批又一批的聊大学子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投身西部建设,用执着和坚强践行青春的誓言,用最真实的力量迎着太阳前行,用青春点亮西部星空,用奉献奏响青春之歌!